分类:艾灸的方法 作者:灸法儿 评论:0 点击: 15,146 次
本文标签: 艾柱
代灸法多为直接灸。直接灸又叫着肤灸、明灸,是将艾 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而施灸的一种方法(图3)。《左传》中 说:“在肓之上,裔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……”,“攻”即指 直接灸。此法古代也称为“着肉灸”,如《千金要方》说:“炷令
平正着肉,火势乃至病所也《外科精要》中载有灸髙竹真背 疽病案,先施隔蒜灸无效乃着肉灸良久。”古代直接灸施灸 时,艾炷较大;近代直接灸多用小艾炷,有的先在皮肤上涂少 许蒜汁,以增加粘附作用,既可防止滑落、引发火灾等不必要
的麻烦,又能增加疗效。直接灸因施灸目的和对皮肤剌激程 度的不同,又分为无瘢痕灸、发泡灸和瘢痕灸三种。
施灸以温熨为度,不致起泡,不遗留瘢痕。临床上多用小 艾炷。具体操作时,点火后,不等艾火烧到皮肤(约当艾炷燃 烧1/3〜1/2时),病人稍有烫感,立即用镊子将艾炷取下或压 火,另换新炷或新穴。本灸法一般可连续灸3〜7壮,以局部 皮肤产生红晕为止,并可选取多穴先后或同时灸。因此灸法 操作简便,且不留瘢痕,故临床应用较多且最易为病人所接 受,尤适用于虚寒病的轻症。但对昏厥、小儿及感觉麻痹的患 者应小心,防止发泡或灼伤皮肤。
临床上发泡灸也多用小艾炷,对皮肤的灼烫程度较无療 痕灸深。当病人感到皮肤发烫后再继续灸3〜5秒钟,此时施 灸部位皮肤可出现黄斑,且有汗出,隔1〜2小时后就会发泡。 此法要求施术者熟练掌握分寸,可轻轻拍打施灸穴位周围皮 肤或分散病人注意力以帮助此法获得成功。发泡后,切勿挑 破,任其自然吸收。一般短期内留有色素沉着,但对皮下组织 及毛囊等结构均无影响,愈后不遗留瘢痕,临床也时有应用。 发泡灸适用于一般慢性虚寒性疾病,如哮喘、眩晕、慢性腹泻、 皮肤疣等。
声明: 本文由( 灸法儿 )原创编译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jiufar.com/ajff/171.html